催眠術並不是什麼神奇魔法,而是一套十分科學的心理療法,而且過程裡絕不會產生任何不良副作用或痛苦。
所有的催眠原則上都是自我催眠,透過自己進入催眠是絕對可行的,而且比你想像中簡單。催眠師所扮演的角色是透過語言技巧及有效暗示,引導受催眠者自行進入催眠狀態,真正的導入其實由受催眠者執行並發生在自己身上,催眠師只是以專業知識及技巧,協助啟動這個心理現象而已,能否進入催眠,最終還是取決於受催眠者本身。所以催眠師的導入提示,必須配合受催眠者的喜好及需要,這樣才能事半功倍。
雖然每位催眠師使用的催眠手法不同,但大致上催眠可分成三個重要步驟:催眠導入、催眠狀態後暗示,與清醒導出。依照受催眠者的習性與催眠目的,催眠師會採用相應的催眠技巧,以達到最佳的效果。
(一)催眠導入法
放鬆導入不單只有身體,還有內心也需要一起放鬆。現代人生活緊張,節奏急速,身體時時刻刻處於高戒備的戰鬥狀態。你是否注意到自己的身體繃緊無彈性、雙肩高聳、肩頸僵直?除了身體之外,內心對外在世界充滿懷疑恐懼,於是身心皆處在高度警覺與防備受傷害的狀態。
催眠的首要步驟就是要解除身心的壓力,讓身體得到放鬆,讓內心得到寧靜。只有在身心感到安全放鬆的時候,意識的控制才會減退,其防衛銅牆才能拆除,如此潛意識的大門就可以輕鬆打開。
放鬆的技巧種類繁多,有呼吸放鬆法 ,肌肉指令法 ,投身想像法 等等。催眠時的放鬆只要有效,就是最好的放鬆法。
呼吸放鬆法:此法是以呼吸做引導,透過一呼一吸的動作進行放鬆練習,受催眠者可想像吸入的空氣走進身體不同的部位,注入放鬆感覺的同時並把壓力呼出,稍後的章節將有示範。
肌肉指令法:此法是透過意識控制,把全身肌肉由頭到腳,有系統地逐一放鬆,這練習適合於運動觸感強的人,如常感到肌肉繃緊的男性,可直接感受肌肉瞬間鬆弛帶來的放鬆感覺,稍後的章節將有示範。
投身想像法:此法是透過模擬想像,把自身帶進一個放鬆舒適的環境,如溫暖的陽光、青翠的草地、廣闊的海洋等大自然景象。這練習以外在的感覺,誘發身體的內部放鬆,特別適合想像力豐富的人,稍後的章節將有示範。
放鬆導入語示範
「先讓自己的雙眼輕輕閉起,把身體調整到舒適的位置,然後深呼吸三次,三、二、 一,正式開始放鬆導入。
首先把手放在小腹的位置,改以腹式呼吸,吸氣時小腹隆起放鬆,吐氣時小腹凹陷收縮,注意一呼一吸時腹部起伏動作,慢慢習慣這種舒適的腹式呼吸。
把你的呼吸盡量放慢,讓呼吸盡量深沉。徹底地深深吸氣,一直將新鮮的空氣吸進小腹的丹田位置;然後再徹底地吐氣,把所有廢氣從身上吐走。再次深深吸氣,你會感到舒適飽滿。再次徹底吐氣,你會感覺放鬆自在。
首先放鬆你的身體,從頭到腳逐一解除你對身體的控制,讓身體放鬆,如海綿般輕盈自在,回復元來的彈性。隨著每一下的呼吸,身體逐一部分放鬆。呼吸,頭部放鬆,頭骨、臉骨、頸骨依序放鬆,再放鬆,讓放鬆的感覺一直往下延伸:肩胛骨、上臂骨、手肘、前臂骨、手腕、手掌、手指骨……慢慢放鬆。再繼續往下:胸骨、脊椎骨、盆骨、大腿骨、小腿骨、膝蓋、腳踝、腳掌骨、腳指骨放鬆,放鬆的感覺由頭到腳往下延伸,一節節地如海綿般放鬆。
呼吸,全身的皮膚與肌肉亦開始放鬆。頭皮放鬆,臉部肌肉放鬆,後頸放鬆,肌肉如海綿一樣慢慢鬆開,恢復柔軟。肩膀的肌肉、上臂肌、前臂肌放鬆、手掌與手指放鬆;胸部肌肉、腹部、背部、腰部、臀部肌肉放鬆;放鬆的感覺繼續往下,大腿、小腿、腳掌、腳趾、雙腳的肌肉放鬆。
再呼吸,全身的器官與內臟都跟著放鬆。放鬆的感覺延伸進身體內部,從腦開始放鬆,大腦的皮層,腦髓,整個腦袋都鬆開來,像棉花一樣輕盈柔軟。然後是眼球、耳朵、鼻腔、雙唇、牙齒、舌頭、下顎、喉嚨,所有頭部都完全放鬆。放鬆的感覺沿著頸椎到達胸腔與腹腔、心臟、肝臟、腎臟放鬆,肺部放鬆,食道、胃部、腸道亦依次序逐一放鬆。身體內所有的器官和五臟六腑都像海綿般鬆開,每一個細胞都完全放鬆,如棉花般輕柔與輕鬆。
你現在身體進入一個極度鬆弛狀態,徹底地從上至下、由外至內放鬆。記著這種放鬆的感覺,在整過程保持這種身心放鬆的狀態。
專注導入
完成放鬆導入後,接著進行專注導入法,把內在意識重新聚焦集中。專注力不足是十分常見的現象,因為日常有太多事務要處理。注意力經常被分散到不同的人事物上,這樣才能在同一時間處理多項問題──這種被稱為有效率的生活方式,不知不覺變成一種慣性的精神模式,使專注力難以集中或長時間維持。
為什麼我們總是難以一心一意的好好活在當下,要不被鎖在過去的記憶中,要不被未知的將來所佔據,心思難以專注地安頓於現在。試著回想你上一次集中精神做的是什麼事情?還記得專注的感覺是什麼嗎?當人在高度專注時,身體的感官會突然變得敏銳,思考變得更清晰敏捷,身體內外的控制能力亦同步增強。
專注導入的技巧,主要是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個感官上,可以是視覺、嗅覺或觸覺。由於感官敏銳度因人而異,所以應根據自己的習性與喜好,選擇適合你的專注方法。一般而言,人主要透過視覺感官來認識世界,所以催眠暗示也多以視覺想像為主。催眠師利用視覺意象,召喚你分散的注意力,讓你精神重新集中。
專注導入語示範
「現在想像有一枝爉燭出現在你面前眉心的位置,集中精神看著這枝爉燭,爉燭散射出柔和的光線,照亮你的四周。把注意力集中在光亮的爉燭上,光明會一直引領你進入深層的潛意識世界。十、九、八、七、六、五、四、三、二、一。你現在已經到達你內心的深處...」
(二)催眠後暗示
透過催眠導入,你將進入催眠狀態,身心繼續保持放鬆,內在意識維持高度的專注集中。在這種特殊狀態下,你的顯意識會變得安靜,潛意識大門順利被打開,這便是給予暗示的大好時機。根據催眠的目的,給予合適有效的暗示,讓改變在最根源的潛意識裡發生。但運用催眠暗示時,必須注意一些基本原則,這樣暗示才能順利被潛意識解讀,並發揮其理想效果。
盡量簡單易懂:想像你在跟小孩說話時的模樣,運用簡明易懂的用語,耐心地一再重複訊息的重點,盡量說好話,不要以威嚇或強迫的語氣,這樣暗示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。催眠師都是會說故事的人,擅長以比喻與夢話的方式傳達訊息。
相近價值觀念:催眠師所給予的暗示須與接受者的信念相符合,若暗示中的價值觀與其現存的信念相違背,潛意識會對該暗示產生抗拒及排斥,暗示將難以發揮效用。如一個人渴望得到快樂,任何符合接受者認可的價值暗示都是可行的,但若這快樂是建基於別人的痛苦上,這種傷害別人而得到快樂的做法得不到接受者的認同,最終只會拒絕此暗示。
強烈正面情緒:清醒時的行為與判斷常受到情緒影響,正面的情緒能增加人的行為取向,相反的,負面情緒則會阻礙人的選擇。潛意識一般愛聽好話,喜歡正面的暗示,想像美好的事物。例如催眠師實行戒菸的暗示,以健康與快樂生活的正面暗示,會比破壞健康與家庭和諧的負面說法來得有效。
實際可行目標:催眠暗示所包含的目標,必須是在接受者的能力範圍內,並在一段合理的時間內所能完成的,這樣才能使接受者產生積極的動力去執行。例如規定接受者在一星期內完全戒掉吸菸習慣,是個難以接受、不切實際的做法。但若把目標降低成減半的要求,如一個月減少一半的吸菸量,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達成戒除的最終目標,這可讓接受者看到進步與成果,從而增強信心與決心。
(三)催眠導出
當順利給予暗示或達到催眠目的後,接下來便是如何安靜地離開潛意識,把自己帶回清醒的狀態。催眠的導出技巧相對簡單,只要把內在意識慢慢從潛意識中抽離,帶著暗示的作用重回清醒狀態,感覺就像帶著夢的訊息醒來一樣。在一次完整的催眠旅程中,催眠導出其實是非常重要的,只是常常被忽略或輕視。如果以運動來比喻催眠,導入就像熱身,而導出就如同運動後的 cool down,把意識帶回日常的清醒狀態。
如果沒做適當的導出,或是催眠途中給驚醒了,是不會留下任何不良的後果的。雖然你可從催眠的任何一個過程中自主地醒來或離開,這並不會對你的身心健康構成任何不良影響,但卻可能影響催眠的成效,或增加往後催眠的困難。也許突然的醒來會為你帶來短暫的精神恍惚,情況就如同夢中突然驚醒一樣,只需一下子,精神便能回復過來。
導出語示範
「慢慢深呼吸,感受你的身體,你的四周。你現實的感覺慢慢恢復過來,你的五官五感逐漸恢復敏銳,開始感應到四周的光線、聲音、氣味、溫度與味道。我將從一數到五,當數到五之後,你就會完全清醒過來,頭腦變得清晰,思考敏捷,而且精神飽滿。一、 二、 三 ,繼續呼吸,每一次的呼吸都讓你更清醒,知覺更敏銳,你已經帶著記憶回到清醒的狀態裡。四、 五,你已經完全清醒,完全的清醒過來,精神飽滿的清醒過來。你現在可以慢慢睜開眼睛,感受一下你的身體,你的四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