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) 心理健康評估
你患有心理病嗎?
所謂的正常,根本就沒有準確的定義; 面對無形無相的精神狀態,心理診斷比起身體的更為困難複雜,心理醫生靠的就只有個人經驗與分析,客觀的儀器檢測或精神檢驗可謂不存在。因為每個病患出現的狀況都不盡相同,所以診斷時還須考慮個人的性格、資源網絡,與生活技巧等因素。即使是同一種精神疾病,可能是由不同的心理原因所引致,並且會呈現出各種不同的行為表現,所以心理病診斷未必如想像中準確。
正常不是絶對而是相對的,每個人多少也有不正常部分!
因精神疾病欠缺精確的診斷準則,一般只能使用概括性的描述語句,並包含了一系列的可能病徵病狀。所有的精神病都被視為一種對環境事件的身心反應,故精神疾病只存在於一整連續性的行為光譜上。因此每個人多少也有正常部份,不正常部份越嚴重的人,在功能運作上就擁有越多的困難。有時候,所謂的不正常只是一種與別不同的心態,而非需要接受治療的病理心態。
心理診斷與治療發展的同時,患病的人數也相地急劇增加。
專業心理診斷的出現,確實讓人再度重視起精神健康,並且有效地糾正了許多從前被人所忽略或輕視的病態思想及行為,從而將患者從心靈殘障的深淵拯救出來。但是,心理診斷也同時製造了嚴重的標籤效應,使得患者更容易對號入座,甚至把自己的行為徵狀合理化。另外,由於外界對於精神病缺乏正確認知,以致出現偏見、疏離、甚至歧視等現象,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生活負擔。
精神疾病種類
精神疾病可分為兩大類別,一般大家常說的精神病(Psychotic disorder)是指比較嚴重的一種。患者有嚴重脫離現實的狀況,常伴有幻覺、妄想與非邏輯性思考,患者行為顯著地偏離了社會規範,還伴有深度的思維和情感混亂。(例子:精神分裂症、多重人格障礙等)
另一類為精神官能症或神經症(Neurotic disorders),泛指那些相對較為普通的心理毛病。患者並沒有出現腦異常跡象,也沒有表現出廣泛的非理性思維,或違反基本的社會規範。患者會體驗到主觀的痛苦,感到自我挫敗,卻又無法採取適當的應對策略。此類疾病的特色,是將現實扭曲,卻又沒有完全與現實脫離。(例子:憂鬱症、焦慮症)
精神疾病一覽表
- 通常初診斷於嬰兒期、兒童期或青春期的疾病(Disorders are usually first diagnosed in infancy, childhood, or adolescence)
- 譫妄、痴呆、失憶性病症及其他認知能力有關的疾病(Delirium, Dementia, and Amnestic and other Cognitive Disorders)
- 一般性醫學狀況造成的精神疾病(Mental disorders due to a general medical condition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)
- 藥物有關的疾病(Substance-related disorders)
- 精神分裂及其他精神性疾病(Schizophrenia and other psychotic disorders)
- 情緒性疾病(Mood disorders)
- 焦慮性疾病(Anxiety disorders)
- 身體型疾病(Somatoform disorders)
- 人為疾病(Factitious disorder)
- 解離性人格疾病(Dissociative disorders)
- 性及性別認同疾病(Sexual and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)
- 飲食性疾病(Eating disorder)
- 睡眠疾病(Sleep disorders)
- 尚未分類之衝動控制疾病(Impulse-control disorders not elsewhere classified)
- 適應性疾病(Adjustment disorders)
- 人格疾病(Personality disorders)
二) 情緒病診斷
憂鬱症
十分一人患有憂慮症,每五人當中就有一個碰上驚恐襲擊,焦慮症的終生發病率快達百分之十!
情緒是病不是病?情緒是人正常的心理反應,但持續、過度、失控的情緒,便是損害身心的一種病了。情緒病已經是現代社會的普及文明病,為什麼社會越進步,這些情緒疾病越趨嚴重?這是因為人類的精神文明沒有跟隨物質文明一同進步,而且應該說一直在倒退,使得人的心理健康被嚴重忽略。
造成情緒病的原因多不勝數,一般由以下四大原因所引致:
- 生理因素:患病或生理病變引致腦神經化學物傳遞失調,影響血清素等情緒調節劑分泌,以致情緒失衡。
- 遺傳因素:家族有情緒病或精神病病例傳承,增加遺傳性風險;另外,病例有可能為家族帶來負面心理影響,造成另類的交叉感染。
- 個性因素:扭曲的價值思維,偏執性格如過度認真、過份執著、完美主義、杞人憂天、過份悲觀等,都容易令情緒大起大落。
- 環境因素:外在環境的惡性轉變,例如學業、工作或感情不如意,經濟或健康出現問題,又或是突如其來的親人離異離世,引發情緒崩潰。
憂鬱症診斷
憂鬱症患者對世界常有不切實際的期待,對自己常以過高的標準審視,因而抑壓了大量的失望與憤怒。無法宣泄的負面情緒只好找自己做懲罰對象,透過不斷的自虐,形成一種受害者與施虐者的循環關係。在無力無望改變的孤絕環境下,最後只好把身心分離,跟外界斷絕,墮落至萬劫不復的孤獨絕望中。
憂鬱症是一種極難纏的情緒病,因為負面情緒能不斷自我複製、循環再造,當病態的負面思維一旦形成後,患者就像坐困愁城一樣,只看到無助與絕望,這種自虐苛待的關係不斷蔓延,在毫無出路的情況下,希望幻滅,絕望形成,憂鬱的情緒也堅不可摧了。憂鬱症的可怕不只在它的牢固,它更讓人盲目,使人看不見任何希望或出路,此時死亡彷彿成了患者的唯一救贖⋯⋯
跟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, 近年罹患憂鬱症的人數急據上升。估計未來數年,全球可能有多達10%的人口成為憂鬱症病患者,即每十個人便有一個。憂鬱症勢將打敗眾多難纏疾病,如心臟病、糖尿病、或多種癌症等,榮升人類第二大健康負擔。但嚇人的不只是患病人數,其發病率與治療難度也同樣讓人震驚。憂鬱症的第一次發病年齡不斷年青化,最多的竟是在二十多歲的族群,而且更有不少個案是屬於十來歲的青年人。
憂鬱症擁有極強的生命力與持續性,極有趨勢成為最高復發率的長期病患。調查發現有大約25﹪的患者一年後病情依然持續,約20﹪的患者兩年後仍舊憂鬱。患者即使完全康復,也有高達五成的復發機會,復發率之高可算是眾身心病之首。
憂鬱症徵狀
憂鬱症常見的主要症狀有下列九項,被診斷為憂鬱症者必須包含下列第一、 二項,且具備以下五項以上的症狀。這些症狀不是由於藥物濫用或一般疾病引起,而且出現症狀的時間維持兩週以上。
- 情緒低落:不開心/鬱悶/空虛/心情不好
- 明顯對事情失去興趣:失去興趣/不能專心/無助感
- 胃口改變:體重大幅下降或上升/腸胃不適/食慾不振
- 睡眠習慣改變:嗜睡/失眠/早醒
- 動作遲緩或因不安運動量增加:動作緩慢/躁動/活動力變低
- 疲倦或失去活力:易倦/乏力/缺乏動力/沉默
- 無價值感或過強的罪惡感:自我價值感低/無價值感/罪惡感強
- 注意力不集中或猶豫不決:無法有效思考/不易做決定/記憶力變差
- 自殺的念頭:自殺想法/自殺計畫或行為
焦慮症
焦慮症患者的擔憂是持續性、經常性、非理性、及不合比例的。患者經常鑽牛角尖、胡思亂想,形成一個惡性循環,到最後演變成「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」,亦即許多都市人的特質。患者常出現的三大病態思維:
- 過於高估壞情況出現的可能性
- 過於高估不好結果帶來的嚴重性
- 難以面對或容忍不確定情況的出現
如果連續6個月或以上,你的擔憂較不擔憂時間長,對許多事件或生活出現難以自控的焦慮,並持續出現3個或以下的徵狀:
- 坐立不安、煩躁、或無法安心定。
- 容易感到疲勞。
- 難以集中精神或腦袋一片空白。
- 易發脾氣。
- 肌肉緊繃或全身酸痛。
- 失眠、或睡眠質素差劣。
如焦慮的情況對你構成困擾,或對你的生活功能造成負面影響,包括工作、學業、家庭或社交等,你便可能患上經常焦慮症。
焦慮症案例
Mark 是個獨生子,為人聰明,記性又好,平常也算用功讀書,但學業成績卻一直差強人意。自上中學起,他便一直非常擔憂自己的學業成績,害怕進不了精英班,擔心考不上好大學、打不到好工作,辜負了父母的厚望。由於過度專注讀書,他極少參與課餘活動,跟同學關係不好,是班裡被欺負的對象,他非常小心自己的言行,謹慎在學校裡的一舉一動⋯⋯
今年Mark準備參加大學聯考,焦慮情況更糟糕,並且腸胃毛病比以前更嚴重。每逢測驗或考試靠近,他的消化系統就像失控一樣,常常胃痛、瘋狂的拉肚子。為此他變得更焦躁不安,不但無法焦中精神,更需依賴藥物入眠,嚴重影響了他考試的準備與表現⋯⋯
經多翻檢查,也找出胃腸病的任何原因。其實,Mark是患上了焦慮症!
驚恐症診斷
驚恐攻擊多為壓力所引致,當患者感到外在或內在的突如其來壓力刺激,身心的負面反應迅速形成一個惡性循環。由於身心是緊密互動的,驚恐的情緒與行為會不斷互相餵養增強,最後引發出災難性的身心崩潰。
但遇上驚恐攻擊≠患上驚恐症!
驚恐攻擊可搭配不同環境或情況出現,如只發生在社交場合,那可能是社交焦慮症;如因遇上重大災難或意外後出現,那可能是創傷後壓力症;如因違犯某些生活規則或環境後出現,那可能是強迫症。
你遇上驚恐攻擊了嗎?
據統計,大約20﹪的城市人一生中,將遇上一次或以上的驚恐攻擊,即每4至5個人中便有一個! 驚恐症的終生病發率約為3.5﹪,男女比例約為1:2.5。根據美國精神醫學協會所頒訂的《心理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》,驚恐攻擊(Panic Attack)是指同時出現下列四個或以上的徵狀。你將經歷無法預料的強烈害怕或身心不適,並於十分鐘內達到最嚴重程度。
- 心跳加速或心悸;
- 冒汗;
- 發抖;
- 呼吸困難或感到窒息;
- 喉嚨哽塞;
- 胸口翳悶、作痛;
- 噁心或嘔吐;
- 胸口翳悶、作痛;
- 頭暈、眼花、或站不穩;
- 環境失去真實感或感到自我抽離;
- 害怕失去控制或失常;
- 感到死亡威脅;
- 麻痺或刺痛;
- 打冷顫或突然感到血湧上頭。
在驚恐攻擊後,如持續一個月或以上出現下列情況,才被歸類為驚恐症。
- 持續擔心驚恐再次發作;
- 持續擔心驚恐症引發嚴重後果,或來自隱疾等背後原因;
- 因驚恐症而導致明顯行為改變。
驚恐症案例
那天上午,阿文如常的上班,但突然於行人天橋上感到頭暈及噁心,渾身冒起冷汗。他連站也站不穩,需靠著欄桿才能勉強支撐身體。接著他感到呼吸變得困難,他想打電話向友人求救,但卻像控制不了身體,他害怕自己即將面臨死亡⋯⋯
阿文遇到的其實不是中風或食物中毒,而是一次突如其來的驚恐攻擊(Panic Attack)!之後,他不斷進出醫院作了多次的身體檢查,但也找不出身體上有任何毛病,只是他卻一直懷疑自己患上某種惡性隱疾,並十分害怕驚恐攻擊會再度發生。在不知不覺間,他改變了慣常上班的路線,刻意避開行人天橋及高架地方,還花了大量金錢購買各種營養補充劑。阿文最後被確診患上驚恐症!
強迫症診斷
患者常出現不能抑制的重複想法和擔心,常見的擔憂事件包括:
- 會擔心雙手污穢不堪而感染細菌和疾病;
- 擔心出門前沒關好電器和爐具而發生火警;
- 擔心睡覺前沒鎖好門窗而怕有賊人入屋打劫;
- 腦海中出現莫名其妙的可怕影像(例如傷害家人的情景),而害怕自己會付諸行動等。
為避免這些「可怕後果」的發生,患者會做出重複性的行為,例如不停洗手,出門前多次檢查電器、爐具和門窗等。但這些行為只能短暫減少焦慮,當重複的想法和擔心再度出現時,患者便會因焦慮緊張而重複之前的行為。重複的擔憂與行為可能要花上一、兩小時才停止下來,嚴重的甚至是整天沒完沒了的重複。這不但影響個人生活質素,更會嚴重破壞人際關係與工作,例如患者常被投訴佔用浴室或洗手間,又或因重複檢查電器或門鎖而導致遲到等。若情況持續,強迫症病徵可能令患者容易情緒波動和發脾氣,出現抑鬱或其他焦慮症狀。
美國精神科協會已經把強迫症與其他焦慮症分開,因為近年大腦神經病理學研究顯示,強迫症是與一般的焦慮症不同的。《精神科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》亦把患者病識感的程度分為三級,第一級是較佳或一般,即患者知道自己的擔心或所憂慮的可怕後果發生機會不大,第二級是較差病識感,即患者相信自己的擔心較有可能會發生,但仍存有懷疑,第三類則屬最嚴重類別,約百分之四的患者完全没有病識感,對強迫症的想法和擔心深信不疑,視之為千真萬確。
三) 自律神經失調
幾乎所有疾病或健康問題,都跟壓力有關,壓力可說是萬病之源!
細胞生物學家打布魯斯・立普頓博士曾發表報告指出,至少百分之九十五的疾病與病痛,都是由壓力所引起的。醫學界也清楚指出,絕大部份的疾病或身體問題都跟壓力有關。
壓力容易導致的就是自律神經失調!
身體的機能正常運作,全賴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的合作協調,以達到穩定與平衡。交感神經好比是身體裡的催油門,負責衝鋒陷陣,在生命受到重大威脅時,發揮出極重要的警報及活命本能。當交感神經被激發時,心跳會加速、呼吸變快、排汗量增加,使身體進入戰鬥或逃走模式。相反地,副交感神經有如是身體裡的煞制器,掌管休息、生長、和修復等功能,並對人體的免疫系統起到了關鍵作用。當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時,心跳及呼吸會減慢,肌肉可以得到舒緩,人就會處於一種比較放鬆的狀態。
交感神經系統在生命受到重大威脅時,發揮了極重要的警報作用,可以說是一種活命本能。人一旦進入戰或逃的警備狀態,身體便會保留絕大部份能量,用作對抗或解除即時的生命威脅,各項生理系統也會作出配合部署,使血液流向出現重新調整。血液將重點被分配到肌肉作相應行動,減少流到胃部作消化食物,減少流到腦部作創意思考,也減少流到腎臟或肝臟作過濾排毒,因為如不能在接下來的幾分鐘活命,其餘的生理系統都是多餘的。
而首當其衝的就是免疫系統!腦部會透過樹狀突細胞,直接連接到免疫系統,傳遞關閉和停止的訊息。因為免疫系統會消耗大量能量,其主要作用是對抗細菌、病毒、黴菌,殲滅異常細胞,以及復修受損細胞,這些都是重要但卻非必要馬上進行的任務。如果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,身體器官與生理系統便會受到損害。
壓力會導致自律神經系統產生失衡,令身體進入封鎖狀態!
在壓力底下時,細胞會暫停接收營養或補給物質,也不會清理廢物或毒素,連帶療癒及復修工作也需暫停。這樣細胞和系統內會造成有毒環境,並缺乏營養供應。當體內的某項機能出現故障時,便會顯現為症狀,只要多幾個症狀跑在一起,便形成疾病了。所以疾病只是壓力的表現形式之一。
壓力身心反應:
當身處壓力時,思想容易出現混亂、難以集中,不安及驚恐等負面情緒亦隨之而來。壓力反應常表現在人的情緒、人際關係、工作、學習、睡眠質素、及夢境等,可能出現的生理症狀包括失眠、脫髮、消化不良、體重驟變、性功能障礙等。
但很多時候,即使人身在壓力底下,卻往往並不自知。有一項利用心率變異度(心裏增減與呼吸模式之間的關係)來測試生理壓力的研究就發現,大概有90%以上的人正身處於自律神經系統失衡狀態,但卻說自己並沒有感到壓力。
其實,壓力反應可說是潛意識發出的最後通牒,敦促我們盡快處理生活失衡所帶來的精神繃緊。壓力如果沒有及時妥善處理,就會像滾雪球般,愈滾愈大,變得一發不可收拾。它會便進一步引致自律神經失調失衡,關閉免疫與自癒系統功能,疾病便有機可乘,損害你的健康。如果能從一開始便妥善處理壓力,或許疾病便不會形成,或發展成難以根治的頑疾。
壓力性病例
舉例來說,胃病是跟壓力有密切關係的疾病。在面臨壓力時,身體首先會減少血液的輸送,令胃壁肌肉張力下降,阻礙整個消化功能。由於食物長期滯留在胃腔,胃壁細胞容易受到胃酸損害,引發炎症。另外,壓力亦令胃壁細胞的療癒系統處於待機狀態,未能進行有效保護修復。如果患者只靠著吃胃藥來抑制胃酸分泌,以減低不適感覺,雖然症狀是被掩蓋了,但根本問題卻從沒有得到解決,疾病反而會在患者不自覺的情況下,繼續發酵惡化。胃酸的減少,令食物滯留在胃的時間更久,食物就更難以被消化,而且累積的外來細菌,也無法被足夠的胃酸消滅,造成免疫系統進一步負擔,這可說是一個惡性循環,最終招致潰瘍或癌變。所以,抑制病狀不等於解決了病源。
企業家壓力分享
我曾替許多成功企業家進行心理諮商,發現大部分企業家常身處大起大落的高壓環境,承受著一般人難以想像的巨大壓力,缺乏休息與放鬆。在經歷了第一桶金的積累後,企業家不會因此停頓或放慢腳步,相反,他們會馬上開始第二次創業,進行規模性擴充與多元化投資發展,務求於短時間內提升技術含量,搶佔市場分額,或改善資本的運作能力。只是面對市場經濟轉型及行業競爭激烈的情況下,企業家的身體和精神經常嚴重透支,而為工作壓力付出的最大代價就是健康。
壓力來源
壓力大致可分為兩大類,分別來自外在環境與內在想法。當身處於脅迫、危險、或困難的環境時,人便需要提高警覺,隨時準備應付突如其來的難題。所以生活轉變將無可避免地為人帶來不同程度的壓力。當生活出現的轉變越多越頻繁,你所承受的壓力亦越大。如沒及時處理疏導,壓力是會累積的,你餘下的抗壓能力亦相應減低。
壓力除了來自工作或生活外,很多時候也來自人的思想,可說是思想的不良副產品。當人不能安身於所處的此時此地,一直想要攀爬到更高更遠的位置,那便形成了一種由距離感所造成的壓力。這種距離感主要源自於不斷的比較,跟自己、跟別人;感覺自己不夠好,或是可以更好;感覺自己不夠成功,還可以更上一層樓。不足與不滿彷彿形成一道低氣壓,把人牢牢地壓於其下。
另外,完美主義也可以是一種強迫性壓力思維,事事要求做到最好,不容許暇疵差錯,總在雞蛋裡挑骨頭。在沉重的工作壓力及嚴苛的標準底下,特別容易便人產生心理障礙,尤其是憂鬱與經常焦慮的傾向。
其實,壓力並不是好或壞的東西,只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自我保護機制。有時候,壓力可以是一種動力,能驅使人集中精神,在最高能量的狀態下應付困難。但如果長期處於壓力反應底下,又或在不該出現壓力的情況下產生壓力,那便會對身體構成嚴重損害。
人生轉變壓力量表 (Holmes & Rahe, 1967)
一些專門研究痛症的報告發現,出現在身體不同部位的疼痛,各有其代表的相關心理象徵。以下是一些心因性疼痛的例子,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有否出現相類似的問題。
生活事件 | 壓力指數 | 生活事件 | 壓力指數 |
---|---|---|---|
配偶死亡 | 100 | 工作中的職責變化 | 29 |
離婚 | 73 | 兒子或女兒離開家庭 | 29 |
婚姻失敗(分居) | 65 | 配偶家庭帶來的麻煩 | 29 |
監禁 | 63 | 傑出的個人成就 | 28 |
家庭親密成員死亡 | 63 | 配偶開始或停止工作 | 26 |
受到傷害或疾病 | 53 | 入學或畢業 | 26 |
結婚 | 50 | 生活環境改變 | 25 |
被解僱 | 47 | 個體行為習慣改變 | 24 |
與配偶重修舊好 | 45 | 和上司發生衝突 | 23 |
退休 | 45 | 工作時間或環境改變 | 20 |
家庭成員健康狀況改變 | 44 | 搬家 | 20 |
懷孕 | 40 | 轉學 | 20 |
性生活障礙 | 39 | 娛樂形式改變 | 19 |
家庭中新成員的增加 | 39 | 宗教信仰改變 | 19 |
職務重新調整 | 39 | 社交活動改變 | 18 |
收入狀況的改變 | 38 | 小額負債或貸款 | 17 |
親密朋友死亡 | 37 | 睡眠習慣改變 | 16 |
轉換職業 | 36 | 家庭聚會人數改變 | 15 |
與配偶爭吵次數改變 | 35 | 飲食習慣改變 | 15 |
大額負債或貸款 | 31 | 假期 | 13 |
扺押或契據取消 | 30 | 聖誕節 | 12 |
較輕微侵犯法律行為 | 11 |
現將過去一年內你的人生轉變統計,將每件事的有關壓力指數加起來。如總分:
低於150分 :於未來一年你有少於30﹪的機會患上與壓力有關的疾病
150 ﹣299分 :於未來一年你有50﹪的機會患上與壓力有關的疾病
超過300分 :於未來一年你有80﹪的機會患上與壓力有關的疾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