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作家相片drbellchung

關於恐懼這件事


最需要恐懼的,不是恐懼本身,而是…....


人生絕大部份的焦慮與恐懼,其實不是來自那事物的本身,而是來自人對那事物的念頭與想法。有時候,恐懼是一種感覺,但更多時候恐懼是一種包含糾結、不解、不安等複雜的思維和情緒,很多事情根本還沒有發生,你卻早已陷入惶恐不安。所以製造煩惱、製造恐懼的元凶,其實是你對那事情的概念與所作出的反應,而不是事情本身。


死亡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,而人生的最大恐懼亦是來自死亡。


之前我遇到好幾個個案,雖然身體沒什麼大礙,也沒碰上什麼不幸事情,但就是非常害怕死亡。他們不約而同的表示,因為不知道死亡時候的感覺是怎樣,不如道死後是什麼樣的世界,人是否從此就徹底消失,一切完結?越是未知,就越多不真實及恐怖的想像,因為人最受不了的其實就是對未知。


存在主義心理學派認為,人對死亡的恐懼,也許是從孩童時期開始的。當我們還很小的時候,一旦進入黑暗或看不見東西,就會以為一切(包括自己)都消失了,害怕得大哭起來。因為小孩的認知功能還沒有發展物體恆存的概念,不懂得外界與我們是分開的,只要看不見爸媽,便會驚怕他們已經從這個世界上消失,甚至憂慮失去照顧者後自己就無法好好存活。因此孩子所恐懼的黑暗和分離,很可能就是死亡恐懼的初型。


隨著成長,我們被教灌輸了更多對死亡的扭曲概念,死亡可以化身成一種商品,一種服務、一種工具,為宗教信仰服務、為社會文化利用、為個人作藉口,總之死亡這件事變得一點也不純粹,也失去了它原本存在的價值及意義。


死亡,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人類的最大恐懼,但同時也提供了心靈成長的最大契機。絕大部份有過瀕死經驗的人都說,死亡其實一點也不可怕,並沒有想像的痛苦,也沒有道聽途說的審判或地獄。死後的世界既寧靜又平和,感覺好得讓人根本不想重回人間。而最重要的是,那些死過回來的人,在及後的生命都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轉變,從個性、生活態度、到人生追求,均出現了重大及正面的質量改變。到底瞬間的瀕死體驗,如何能為人帶來如此巨大的覺醒及轉變?這一直是心理學的一個不解之謎。


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,就是改變對死亡的看法,足以改變你的人生態度、甚至是你的人生命途。


如果想擺脫對死亡的恐懼及焦慮,首先要做的就是勇敢面對,直視並接受這個與生俱來的生命歷程,它不是好也不是壞,只是生命的一部分。當你能不忌諱的面對死亡,允許自己活在這個當下,便會發現所有的恐懼其實是源自於對死亡的妄念,而不是死亡本身。


念頭本身就是一個幻象,它不是實相,就如同我們在腦子裡計劃未來,那個不曾存在的未來就是標準的幻象,而不是實相。不管你對未來的看法如何,是美好憧憬或是忐忑不安,那都只是你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。只是,我們都習慣性的把念頭當真,把想法當真,把感覺當真,我們認同的往往不是現實,而是腦子𥚃想象及虛擬出來的東西。


我們要做的是「止念」


所謂止念,並不是阻止念頭的湧現,那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。我們要有能力覺察腦海𥚃冒出來的種種妄念,停止再去追逐那些念頭想法,停止再去預演各種可能出現的狀況。真正傷害你的,並不是念頭本身,而是你對念頭所作出的不理性反應及情緒。


人最需要恐懼的,不是恐懼本身,而是自己不斷製造出來的妄念。

最新文章

查看全部

Comments

Couldn’t Load Comments
It looks like there was a technical problem. Try reconnecting or refreshing the page.
bottom of page